今天我们聊 心学的研习体会。本来香港这边的朋友说了好多次了,说“这个讲心学也是个学术, 不如谈谈心法”。我说我没资格讨论心法,更没有资格传心法,我只能谈谈研习体 会。至于其中的一些的东西,可能有一点点帮助,也只能如此而已。因为准确的讲, 有些事情到了这个程度是进入到一个, 进入到一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其实今天这堂课我的压力是非常大的,今天的聊天我的 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比我们上的课压力还要大。因为你懂得,类似于像心学这样 的东西,如果得当的话,它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它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状况。我生 怕我做得不够好,或者是做得不周全,没有能够达到那样的效果,耽误了大家。至于 对错其实倒无所谓,因为万法皆缘,我们走到一起、能聊一次天,其实也是不容易 的。好,我今天开始。 事情先不搞得那么复杂,我们从故事开始。二十几年前,我记不得准确的时间了,我 的一个好朋友邀请我去参观一家养鸡场,那家养鸡场我印象里叫康达尔,好像是一家 上市公司。参观那家养鸡场的时候,我看了看那个养鸡的车间,给予我极为深的震 撼,因为那个车间是一层一层一层的一个流水线,每个流水线上面有一个一个的小格 子。那个鸡被夹在一个属于它的小格子里边,前后左右都夹在那个小格子里边, 很…… 那个鸡格子很矮,它夹在里边呢,低头有米,抬头有一个胶皮管,它可以嘬那个胶皮 管就会有水。就是低头吃米、抬头喝水,当然不是米了,是饲料。然后一天有4次黑 天和白夜,就是每隔6个小时就是天亮了、天黑了,是灯光来营造的这种生态自然的 环境,但是它一天经历过4个黑夜与白昼。我当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所以我就问 那个厂长.我说,这鸡多长时间上餐桌啊?他说,3个月,3个月之后就上餐桌。 因为他们养的这个鸡比普通的鸡成长的速度要快四倍。我对它成长的速度,我对他们 赚多少钱,一点兴趣都没有。我说,有这只不在格子里的鸡的样子吗?他就从格子里 拿了一只鸡放在地上。我在看那只鸡,它不会走,它能站立,但其实它不怎么会走, 当然更不会飞了,它很本能地低头找米、抬头找水。我当时看完这个事情,我一直是 心里边有个东西堵着、过不去。后来吃饭,我说,这里边有你们的鸡吗?他说我们不 吃那个鸡,这是我们从哪哪哪搞来的。 那一天呢我什么也吃不下去,在看那个鸡舍和吃饭的时候,其实我内心深处是极其难 受的、极其难受的。然后,回到家里,我脑子里边一直是鸡舍和鸡。到了晚上,我突 然开始有一阵阵的——我说来可能大家觉得惊讶,有一阵阵的狂喜。我不是为鸡的命 运难过,是因为我突然看到了我的命运,因为我看到了框住我的那个格子,我看到了 我“低头吃米、抬头喝水”的那个样子。因为我一直在想,这个鸡, 这个鸡,它是怎么想的呢?这个鸡它知道它会走吗?它知道它会飞吗?它知道它可以 谈恋爱、可以生鸡蛋吗?其实鸡在某种约束下,它已经异化了、异化了。我为什么狂 喜呢?因为我一直在感叹自己。二十几年前,虽然我还混得不错,但我一直感叹自己 的命运,但我找不出来那里的原因。后来我终于发现了:原来,我和那个鸡其实并无 重大区别,我并不知道我能走。 我并不知道我能走、我能飞,我能走多远,我能飞多高。那个鸡丧失了鸡性,而我在 很大程度上其实丧失了自然的人性,或者是人的天性。我在不自觉中出生,到这个社 会上来,到大学毕业,到财政部工作,其实在无形之中陷进了一种格子里边,可是我 不知道。我从未想过解放这种事情,从未想过,那一晚上我突然意识到了应该获得解 放。 平台上好多朋友绝顶聪明,他们似乎偷看了我放在写字楼里的教案,所以他们在讨论 心理学和心学的区别。其实人首先是有生理的,眼、耳、鼻、舌、身、意,然后是有 心理的。心理的反应就是从“意”到“法”的过程,心理反应。那么心学是个什么东西 呢?心学和心理学的区别在哪里呢?无论是生理学还是心理学,它是对已然的认识, 它是对已然的认识,它在某种程度上是用来治疗的。 而心学是对未然的认识,它不是用来治疗的,它是用来解放的。心学就是心的解放的 学问,或者这样说,心学就是心的解放的方法,或者说方法论。只是,只是,粗浅如 我,尚未完全的学会理解或参透其中的全部的奥秘。虽然我花了很多的心血在这个问 题上,但我仍然不能到达觉悟的最高层——顶层。 在我们认知的过程中,其实多数人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可能也未必有很深刻的认识。 因为生理有自然过程和主观干预两个部分,自然过程就是遗传和你生长的环境导致你 身体上的一个生理状况;主观干预包括比如说,你健身、你瑜伽,你练瑜伽,开始有 一个对这个自然过程的一个主观干预,或者是心理对生理的一个干预的过程。在这个 干预过程中,可能好多人也有着深刻地体会。例如我,我就对生理过程会深刻地体 会。 比方说,在过度运动之后或者过度疲劳之后,你身体会分泌多巴胺,给你兴奋的感 觉;比如说,饥饿之后,你身体会做出自然的反应,所谓的生酮,现在好多人减肥用 的生酮的过程。生理它是一部神秘的机器,它是上天的造化,它会做出一些、在自然 过程中你可能没有体会,但在主观干预的时候,它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一系列的反 应。我想有些人可能不强烈,但有些人会很强烈,因为有些人可能会…… 我相信好多朋友会主观干预生理状况、生理过程,比如说跑步,比如说健身,比如说 瑜伽。也有一些人会——比如说断食,比如说辟谷,会干预自己的一个生理的过程。 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有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对生理的干预 和心理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割的。那么在心理的过程中,也有自然过程与 主观干预,就是我们心理跟身体状况是一样的,我们心理是否健康、心理的成长是否 合适…… 现代人大概很多人心理不健康,有些人焦虑或者抑郁,还有很多人可能就是处在一种 神经、神经病或者精神病的状况,就是有疾病、心理状况不太好。而且现在现代生活 中这种人越来越多,因为很多人不一定像康达尔的鸡一样被强制在格子里“低头吃 米、抬头喝水”,但也有无形的枷锁,可能被锁的时间超过18年.因为在长期的锁链之 下,他会疯掉,会产生另外一种状况,因为人是一种习惯于逃避现实的…… 心学是做什么的?心学和心理学完全不同。心学是解放的,心学是要让你发现你的 脚,发现你的翅膀,发现你的新的潜质。你可以有爱情,你可以有理想,你可以做你 意想不到的事情,让你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以至于创造奇迹。如果你非要让我概 述一下子的话,那么我说心学的全部意义在于粉碎人性的束缚。 其实,每一个人,由动物的我“本我”向“社会的我”成长过程中,孔子说“三岁看大,七 岁看老”,其实“三岁的人”已经完成了生理的、人的全部的成长过程,而“七岁的我”完 成了人的全部的心理过程,90%以上已经完成了。所以“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 是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但你懂的,当人成为人的时候、人成为人的时候,具有人性 的时候,那个“人性”说的是社会性。 社会性重不重要?重要。因为科学家发现,狼孩跟狼生长在过了七岁以后,再也不能 回归社会了。你就是让他回归社会,甚至他学会一些语言,他也不能再在社会中生 存,甚至他们大部分会夭折。因为他已经形成了,他对自然和对社会和对环境的一个 底层逻辑,他是一个认识。这个认识导致他无法在他不熟悉和无法感到安全或者是感 到舒适的那样的一个环境里边去成长,所以看了很多很多的狼孩,结果其实是非常悲 催的,因为, 人性,或者我们所说的社会性,是正反两个方面。它的正面意义在于你能够顺利的进 入社会,甚至由于你的社会性比较强,人性、充分的人性和社会性比较强,所以你可 能可以在这个社会中获得社会性意义上的崇高地位,所谓的富贵。然而,它也有负面 意义。这个社会性就是那个格子,它也可能是那个铁链,它锁起了你,它在实现你社 会性的同时,他也锁住了你。锁住了你,以至于你, 以至于你在这个格子里边,在这个锁链之中,偶尔的发现了你的天性,但是这个天性 无法挣脱格子和锁链,所以变得焦虑、抑郁,以至于你的人生索然无味。我们其实都 经历过很多事情,就是,在生理上面好多事情我们是容易理解的,就是我们,比如说 这个饥饿——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饥饿的感觉,曾经经历过饥饿或者是主动的断食或 者是辟谷,我自己、我也经常给孩子创造这样的条件,就是饥饿,甚至稍微严酷的一 点——饥渴。 渴呢,可能会造成身体伤害,就是尽量不用试了;饿这件事情呢,是很有意义的。人 在饿之后会有很多很多的反应,特别是三天之后会有很多的反应。“饿其体肤”,(这 是孟子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 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看到了吧,生理的磨练是 有重要意义的,不要认为…… 不要认为长征,长征在磨练红军战士的生理的时候,也缔造了他们强大的心理。强大 的心理能力使他们成为一支无法摧垮的队伍,以至于红军战士寿命都偏长。因为他们 在生理的极限之中在调适心理,在调适心理的能力。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调适心理 的能力?其实心学是有解释的。孟子的解说,他是说的是结论——“故天将降大任于 斯人也”,他说的是天意。其实因为, 因为阳明先生直追思孟学派——就是子思和孟子,直追思孟学派,况且孟子又是极端 注重儒家个人修为,儒家个人修为的这个方法是由孟子而起。所以孟子说:“苦其心 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你们饿过吗?你们累过吗?你们饿过三天 吗?你们有三天三夜不睡觉写作的经历吗?什么叫“空乏其身”?什么叫“行拂乱其所 为”?什么叫“所以动心忍性”?生理的过程其实有意义的。 好,我们进入今天的,第一个部分其实我差不多已经讲完了,就是心理的现象与本 质。心理的现象,我刚才说了生理,说了心理,说了心学的定义。第二个部分我想讲 一下子心识,心识的自然性与主体性。心识的自然性,用一句话概括,我有的时候不 想讲到这个用哲学语言,因为一到哲学语言有时候大家会懵,但是我还是说它。说它 以后,因为你们记下来慢慢体会、慢慢看吧。我将认识的自然性用五个字概括, 叫“人性的集合”,“人性的集合”也可以将它概括为知识或者叫已知。 已知的东西或者知识或者“人性的集合”重不重要?当然重要嘛,因为这是你的社会性 嘛。但我们必须完成对自然性的超越,心识的自然性的超越。超越完成的那个东西, 我们将之定义为心性的主体,心识的主体性。我还将它概括为五个字,我管它叫“天 性的发掘”。在我最初的笔记里边,我把它概括为“神性的发掘”,后来我觉得不妥,还 是天性的发掘比较好,这个是关于未知的。为什么已知的不重要,未知的重要? 因为人们是活在已知里的,人们对未知充满了恐惧,充满了恐惧。用佛祖的话说,人 们对无常充满了恐惧,对未知充满了恐惧。由于锁链、格子是人们没有办法通过天性 的发掘调动起所有的潜能(不是产能)来应对那没有办法预见的无常、未知。我非常 喜欢毛泽东的《实践论》,我认为那是一本心学方法论的巨著。毛泽东的《实践论》 里边其实只有一个字,叫“试”, 就是试验的“试”。如你是那只鸡,请你试着抬起腿来走一走;如你是那只鸡,请你展 开翅膀肆意的飞一飞;如你是那只鸡,你去尝试找一下你的所爱。佛家管这个叫“破 瓦”,“破瓦”,我管它叫“主体性的升起”。心识的自然性,有的时候很多人可以达到极 高的水平。因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好嘛,但是主体性不能升起,没有获得自由。所以 就算很有权力,就算很有钱,也不愉快,还是要自杀的。 解放是个多么艰难的事情啊。那,被人来解放,就像铁链女被人来解放,有意义吗, 有意义吗?我谈过电影《紫色》,谈过那个黑人的妹妹说的那番话,林肯总统的废奴 令解放的只是黑奴的身体呀,黑奴真正的解放是心灵的解放。别人能解放你吗?能完 成对你的生理的解放和心理的解放,能完成对你心识的解放吗?能让你重返天性吗? 天性的发掘、心识的主体性的出现、心识主体性的升起对一个人来讲是重新活过,是 第二次生命啊。能不狂喜吗?能不激动吗?你突然发现你原来是可以自由的,你原来 就是自由的;然后你突然发现原来那些东西,你崇拜、你尊重、你被压迫的那些东 西,原来,原来不是那样!我不能说不值一文,也不能说全是狗屁,但它不是你想象 的那样,而那些你以前不珍惜的东西可能是如此之重要啊。 好,我们进入到今天第三个部分。可能稍微紧张了一点,但我想呢讲得太多,也不一 定有用;讲得少,也不一定就不行,每个人体会吧。第三个部分,我想讲主体性的发 掘与磨练。主体性的本质是什么呢?那么非主体性就是我被知;而主体性是我去知。 非主体性——我被知构成的是知识;主体性的本质是我去知未知。非主体性是 因“法”而动;主体性是因“意”而动。 好多人不知道“无我”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本我、自我到超我,到无我。无我这个 词,它的本意是弃法,“眼耳鼻舌身意法”的“法”,不是法律,法——知识、社会性。 无我的人可以做到弃法的高度,就拥有了一个思想家或者哲学家的那种批判性审美, 这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好吧,我们接着举例。龙场悟道,王阳明少年才俊被皇上杖 责,当廷杖责 发配到贵州龙场驿。一县邮电所当邮电所所长,邮电所很锻炼人的,因为李自成好像 也是这样的。龙场悟道是因为王阳明处在人生的最低潮,所谓的“苦其心志,劳其筋 骨,饿其体肤”一样都没少。这个时候他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一种东西,这种东 西我用我的语言概括吧,两句话,可能稍微、稍微绕了一点,你们把它记住就行了, 然后慢慢体会,不着急。 第一句话:我眼中的世界因我而存在,也因我而死亡,而世界永存。就是我看见的世 界因我而存在,我看不见的时候它就死了,而这个世界是永存的,第一句话。第二句 话:我的心境不取决于外境,而外境却取决于我的心境。正在谈恋爱的人,看着天上 的星星一眨一眨亮晶晶;而心情不好的时候看着星星说那是吊死鬼的眼睛。 主体性升起的时候不被知识、法、已知所束缚,心无挂碍没有束缚,一丝一毫的束缚 都没有。这个时候是活脱脱的主体性存在的那颗心,它会用自己去认知未知,它不是 被知,它是去认知未知,由此而生发出正确的反应。 心会有两个反映(应),第一个反映是映照的映——反映。它像一个照片,通过光反 射进来成像,反映——映照的映。还有一个反应,应对的应,那是反映之后对外界作 出的一种动作、一种对应或者一种行动,反映,反应。当你没有主体性的时候,反映 是正确的反映,外部世界“眼耳鼻舌身”到了“意”,这个时候你对它做出一种基于社会 性或者知识的反应,你会痛苦、伤悲,高兴、难过; 而拥有主体性的人,超越社会性,是我用一颗心去看到这个我的未知,并且对我的未 知做出一个正确的反应或者是接近真理的反应。你们待会儿就知道为什么要提“正心 以中”了。在这里我想说一段老子的话,借助老子的话来说一下子,老子第十九章有 这么三段的排比句——“绝弃”。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第十九章 是批孔子的“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你们知道孔子在做什么吗?孔子的一 部《论语》就是完整的社会性,就是你的人性,就是社会的伦理规范。而老子这段话 要的是破瓦,要的是去知,要的是去掉知识,要的是…… 我再念一遍:“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 有。”好多人将它说成是市场经济,遵循市场经济自然规律,NO,NO,这是破瓦。 主体性的大概其的意义,我大概说清楚了吧,说不清楚也不急。但知识有的时候它会 变成什么呢?比如说,民主就是个知识;自由就是个知识;环保就是个知识;产权就 是个知识,这个知识是对的、是错的?是好的、是坏的?应不应该绝,应不应该弃? 应不应该绝,应不应该弃呢?你懂的。 那么如何发掘主体性呢?我们还是用佛家的方法来做解说吧。大乘是戒定慧,小乘是 止观慈,第一个字是戒,第一个字是止。那什么是戒止?戒止什么呢?是不吃肉吗? 是不近女色吗?错了,你这样你成不了佛。当然,应戒、应止,但这里边核心的内 容,戒止的是你的社会性,是你的知识。抹掉它、忘掉它、清空它,重置、戒止。 戒定慧的定,止观慈的慈。定观,定观什么呢?定观,定观是观到你的法,观到你的 枷锁,观到那个格子,观到那个锁链。同时观到你在锁链之外,在格子之外的可能 性,未知。真知是物,良知是识,必须“正心以中、修身以和”,我们讲的主体性、适 应性和创造性由此而来。至于用的部分则是“以无间入有隙”。 至于自己该怎么样地去训练自己呢?我再讲一个我的故事。我经常讲一些我的故事, 但我并不建议你们学着我去做,因为我有的时候很疯、很荒唐,有时候做事儿…… 反 正可能在好多人看来,这个人的脑子可能真的有问题哦。不过,有的时候,需要一点点 的荒唐,或者疯狂,但我并不主张你们照着我的做法去做。好吧, 我刚来香港的时候,我 来香港二十六年了,我刚来香港的时候呢,我住的那个宿舍的楼下边呢, 我住的那个宿舍的楼下边,是一个小型的、不大,一个犹太坟场。那个犹太坟场呢,由 于不是很大,所以并无专人看守,有一个侧门是可以进去的。我自己对自己有一些想 法的,有一些训练上的想法。夏天呢,香港很热,蚊虫很多;冬天呢,特别冷的时 候,也不是没蚊虫,还有,但就没那么麻烦。所以我挑一个清爽之夜,穿暖和了,然 后半夜十二点入坟场,坐在坟场的一个墓碑旁边开始静思。 在家里不能静思吗?当然可以静思。入坟场静思,想自己这一生——想自己的来路, 想自己的去处;想自己的所知,想自己的未知;对自己的一些事情做一个评判,对世 界的做一个评判,对他人做一个评判。坐到天亮,离开,其实时间也不长,冬天十二 点到六点,东方就发白了,六个小时。冷不冷?冷。有没有奇异的现象?会有的。 有没有恐惧?香港的坟场和国内的坟场不一样,香港的坟场就在居民楼的中间,所以 谈不上恐惧,甚至都不漆黑,还有光。然而,面对一块一块的墓碑,面对无名的逝 者,还是感慨良多的。我们不说心法,我们说做法。第一句话,我管它叫“向死而 生”。知终者,能自终者才能比较清晰地看到未知。 “向死而生”说来容易,做起来难。遇到难处的时候,你可以这样的想,人之将死,何 事为大?何人为大?何物为大?你其实顿时释怀,全部放下。因为虽然我这样说,我 也不能禁止你们,我不希望你们找一个时间坐在坟场里去,我不想你们这样,因为它 并不安全,因为有诸多的问题。是我年轻,我有时候疯,有的时候会做一些荒唐的事 情,但这应成为你的一个思维的方法。 我们不管它叫心法,成为一个思维的方法,要学会向死而生。向死而生的人,懂得放 下。我再说一遍,何事为大?何人为大?何物为大?对一个将死之人才能体会得到 啊!不然,屁大的事当成天大,屁大的人当成天大,屁大的物当成天大。不对啊!它 会压住你的,它会变成枷锁,变成框框,变成锁链。你必须把它放下。放下的方法, 向死而生。 心学学来做什么?去看未知啊,所以它的第二个部分叫笑纳无常。你猜错了,就对 了;你都猜对了,这个世界就错了。曲折当中方见筋骨啊,你写字你就知道,在曲折 之中见力道、见筋骨,这才是能力和水平啊。要学会笑纳无常啊。遇到不开心的事 情,遇到你意料之外的事情,莞尔一笑,我正等着你呢。学心学的人,和正常人不一 样。 为什么临危而不惧?是因为我正等着你的嘛!若无危,哪来的机?我的心随谁而动 呢?所以莞尔一笑。如果你能做到向死而生,又能做到笑纳无常,心学的功夫,已经 近半了。第三个部分,以缺为美。不要想着什么事情你都对啊,也不要想着什么好处 你都占啊,不要这样,不要这样,不要这样。天妒英才啊。 以缺为美,不是说残缺是真的美,是你从残缺中看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啊。总是要留 白的,留白方见辽阔,留白才有众生啊。以缺为美,这是必须养成的一种心态、一种 心境、一种眼界、一种胸怀。 最后一句话,化阴为阳。让我来吸走所有的冠状病毒吧!让我来承付它、承担它,让 它结束吧!牢牢记住,所有黑色的东西都是最好的燃料啊。要懂得将黑色的、阴的东 西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化阴为阳,似是道家的功夫,其实是我们心学的至高境界。我 说了四句话,我做个总结,请大家记住。 “向死而生,笑纳无常,以缺为美,化阴为阳”,我从不将它视同为心学之心法,只是 我们今天交流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