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周前的那一次聊天里边,我们谈了“知”与“行”,在“行”的 部分我漏了一段。因为我平时备课有一个本子,本子写完了以后会加一些补充的纸 条,那天那个补充的纸条掉了,我也没注意到。我想说这八个字,讲讲这八个字,就 是“孑孓踯躅,砥砺前行”这八个字。“孑孓踯躅,砥砺前行”其实是讨论“行”的问题的一 个重要的论述。 我一直很佩服庄子这个人。老庄,庄子他真是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他对事物的观察可 以如此的细微,同时他也可以如此的宏大。他的好多的《庄子》里边的好多的文章是 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其中有些文章类似于像《逍遥游》,我大体上还能背。“孑孓踯 躅,砥砺前行”是庄子的话。这段话的意思,如果我们返回到现实世界中看,就觉得 会非常有趣。当蚊子把它的卵排在了水中。 卵在水中自然滋养的条件下,开始慢慢地发育、长大,漂流、迁移到浮萍、树叶,乃 至于可支撑的地面,这个时候它开始像一个虫一样的开始爬行,那时候它还没有长出 翅膀。“孑孓踯躅”就是晃晃悠悠,晃晃悠悠,孑孓踯躅。“砥砺前行”,砥砺是在磨刀 石上来回的往复,就是前两步退一步,前两步退一步这样一个过程。 “孑孓踯躅,砥砺前行”其实表达的是一个小的、微小的生物从水中到地面,到天空, 它的成长过程,这既是它本身身体发育的过程,也是它对世界的认知的过程。通常我 们把认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感知,因为那个时候无法进行系统思考,出于 生物本能开始接触这个世界,叫感知。第二个阶段叫认知,认知阶段可以形成概念, 这是树,这是鸟。最后阶段是成识,形成系统性看法。感知、认知,成识这样的一个 历史阶段。感知阶段是以行而成知的。 E10 | 观心、念头的分解、大脑工作方式 “行”是从水中到陆上,从陆上到天空,从泳到爬(从游泳到爬),从爬到飞,整个它 是“知”与“行”的一个完整的交换、轮替和进化的过程。你们也应该有与我同样的体 会。生物本能为什么要动?因为它需要食物,它需要补充能量,它需要壮大身体,它 需要完成蜕变的整个的这个过程。它既是生物本能,也是生物进化的过程,也是认知 的过程。 动才有生门,才有活路。但是动,我们都叫动物,动,行动,动。多数的人其实在动 这个问题上可能是存在一些问题的,冲动、盲动,还有的更多的是不动。在很多的时 候,“知“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动中来的,不动、没有行动是无法形成感知的。感知、 认知、成识是一个连贯的历史过程。 “为什么植物没有大脑,而动物有大脑?” 顾名思义,动物会动,植物不会动。因为一旦动起来,就要持续跟环境交互 不断变化的信息,并且随时处理这些信息,做出反应。这就要求生长出中央 信息处理器:大脑。 对“动”的理解,实际上也就是我们一直以来讲的是人,从卵到虫,到飞翔整个的一个 进化过程,也是一个人成长或成才的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他“孑孓踯躅,砥砺前 行”。这句话一直非常喜欢,合适的时候我尝试用毛笔写出来它,送给大家。为什么 要说这件事儿呢?这件事真的很重要。 因为我们大家动这个过程里边很少有人主动,虽然我们也动,我们是被动,我们是被 家庭、社会裹挟前进,我们更多的是漂流,我们并未有“孑孓踯躅,砥砺前行”。比如 说学习,我们并没有自己的学习规划,制定出一个完整的读书计划,在特定的时期要 达到什么程度?当然多数人也不会有写作计划,我们是不是有工作计划,是不是有投 资计划呢?我想多数人是不会有主动的规划的,也就是多数人是不动或者是被动的。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事情就是你必须动——是主动,有想法的动,而且这种动非常痛 苦——“孑孓踯躅,砥砺前行”,在动中形成知与识。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不管 你年纪是多大,也不管你是年纪多小,也不管你将来是否以此来教育或者激励你的下 一代。但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样的一个逻辑在这个地方,我们要学会“孑孓踯 躅,砥砺前行”。好吧,我就把那堂课的“行”做一个小小的补缺,我们进入到今天我们 聊天的主题里边。